今天是大年初三,无痕在这里给诸位拜年了:恭祝各位吉祥如意,虎年大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兽,在每年除夕之夜出来祸害人间,为了驱赶“年兽”,人们贴对联,燃爆竹,彻夜灯火来守岁,被称之为“过年”。

什么春风暖入屠苏?_爆竹声中乙亥除_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院子里的年味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源于岁首祭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故与春节相关的诗词太多太多,但传诵最广的还是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贴春联、喝屠苏酒,这些过年的习俗至今仍流传,足见中华文明之悠远绵长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华文化在时空的长河里代代传承。

无痕前年写的对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为什么我们现在熟知的鞭炮又称“爆竹”?在火药和造纸术没有发明之前,人们用竹子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炸裂声来驱鬼邪送瘟神,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爆竹”。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时间是这个世上最公平的东西,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老少男女,每个人的一年都是相同的一年,可每个人的一年却又是那么的不同。

“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一词多解为屠苏酒,也有极少数人认为该解成“茅屋”,这样虽然很容易理解,但诗的意境全无。喝“屠苏”酒避邪是古人过年的习俗之一,苏辙《除日》中“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中的屠苏就是屠苏酒。年年我都是最后一个喝屠苏酒(屠苏酒是要按长幼顺序依次饮的),明明我是家里最小的,不知不觉也已七十多了。古诗,很多时候不能刻意地去翻译,更多的是要去体会和感受。“春风送暖入屠苏”洋溢着冬去春来的温暖,春风是暖的,屠苏酒是暖的,在送暖的春风中与家人共饮屠苏酒的人更是暖的。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是古人在桃木上画“神荼”和“郁垒”二神挂于门首,用来驱逐妖魔鬼怪的。至五代时期,人们在桃符上写上吉利的联语代替二神来辟邪祈福,这就是如今家家户户都张贴的春联。早晨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阳光温暖,岁月静好,未来可期,贴上红红的春联祈愿,愿每个人的生活都一年更比一年好。

爆竹声中乙亥除_什么春风暖入屠苏?_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乙亥除_什么春风暖入屠苏?_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怀念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怀念那里曾经的“年”

这首有声音、有温度、有味道、有光亮、有颜色的小诗,将春节的热闹、温暖、明亮与喜气尽收其中。读这一首诗要调动一个人的听觉、视觉、味觉以及感知觉等等,钟嵘《诗品》里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源于所感归于所感,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王安石,江西抚州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生用功读书,努力工作,专心又专情,他想做的事都能够百分百投入,据说读书读到顾不上洗脸洗澡,脸黑到别人以为他病了,结果只是太脏了[笑哭]。至于他的变法功过,历史自有定论。脱离政治,他也只是坐看流云,闲听清风的隐士,“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