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视频_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_莫言获奖作品

每 月 乐 读

在阅读中,纵观人文历史,洞明真知灼见,细味音乐要义,启迪艺术实践。

专栏所荐书目于星海音乐厅大堂 “乐读空间” 均有售,星海会持卡贵宾可享专门折扣,欢迎移步前往选购。

本期关键词:#音乐与社会#莫言#美国民歌传奇#日本工艺#中国历史文化

《噪音》

[法]贾克·阿达利 Jacques Attali

译者:宋素凤 / 翁桂堂

莫言获奖作品_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视频_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 推荐理由

我们要如何走,才能穿透深幽的噪音之林找到历史呈现的真相?我们如何才能了解到经济如何造就音乐,而音乐又预示着什么经济?音乐深印在噪音与沉寂之间,以及它所揭示的社会符码的空间里。音乐的每个符号都根植于它所属的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科技中,同时也制造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科技。如果依照经济与政治关系的承继,来观照音乐符码的发展,是似是而非的,那是因为时间穿越音乐,而音乐又赋予时间意义。

我们要建构的更像是一张地图,一种社会与其音乐间互相干涉与依存的架构。

本书试图找出音乐家与生产、交换与欲望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实用价值逐渐沉落为交换、再现沦为重复的过程;以及现今音乐里,对一个可能的新的政治与文化秩序的宣示。

作者贾克·阿达利(Jacques Attali)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和经济学学者、政论家,曾被评为世界100位最顶尖的思想家之一,长期担任密特朗总统的特别顾问,并于1990年创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并担任首任行长;2007年被前总统萨科齐邀请并组建解放经济增长委员会并出任主席。作为当代法国文坛与政治界的怪才,他著作颇丰,研究范围广及数理经济、当代文化、新社会关系、安乐死、音乐等莫言获奖作品,尤以音乐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作品最具历史文化参考意义,受到欧美知识界极大重视。

《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

袁 越

莫言获奖作品_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_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视频

■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关于美国民歌发展历程的浩荡之作。看一种音乐形式如何与历史时代交织前行,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气质,并将影响延续至今。这也是一本民谣听歌指南。跟随作者的娓娓叙述,了解经典歌曲背后的传奇轶事与时代风潮。

本书以通俗浅近的语言,记录了上百个民歌手的经历,书写了美国的民歌历史。从研究者约翰·洛马克斯到铅肚皮,从民权斗士乔·希尔到流浪民谣歌手伍迪·格思里,从左派民歌手皮特·西格到民谣之王鲍勃·迪伦……这些人以看似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书中充满着躁动与平静、凡人与明星、根源与现代、艺术与商业,其间的交错与矛盾,展现的不仅是民歌的历史,也从另一个角度书写了二战后的美国历史。

本书2003年首次出版,后虽有再版,但亦已绝迹江湖多时。此次由读库重新修订,升级再版。一百多幅高清历史图片,九百六十页篇幅,震撼呈现一段由民歌谱写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作者袁越,网名“土摩托”。1968年生于上海,在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学习期间喜欢上了流行音乐,1992年赴美留学,在朋友推荐下开始听鲍勃·迪伦,从此喜欢上美国民歌。1995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此书,阅读近一百本参考书,听过无数唱片,历时七年完成这本书的创作。袁越现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出版的作品包括:《来自民间的叛逆》《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嘻哈文化发展史》《土摩托看世界》《生命八卦》《热新闻的冷思考》等。

《晚熟的人》

莫言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_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视频_莫言获奖作品

■ 推荐理由

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根植乡土,小心聆听四面风雨;塑造典型,大胆挪借八方面容。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从历史深处步入现实百态,自开天辟地臻于气象万千。依然是读者熟悉的那个莫言,却带给我们陌生惊喜的阅读体验。

作者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莫言创造了一个以“高密东北乡”为地标的文学世界,这片土地上融汇了真实与想象的故事,不仅可以看作中国社会的缩影,并且能延伸至全人类的生存境遇。他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韩等五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生活工艺时代》

[日]三谷龙二 / 新潮社

译者:林叶

莫言获奖作品_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视频_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 推荐理由

在日本,谈论生活和工艺的人,都在谈论什么呢?

制作者、消费者、销售者、观察者,日式生活方式的生发和蔓延是这些身份共同缔造的结果。本书由十三位作者共同撰写,他们无一不深深参与到日本生活工艺时代的历史和现实之中,以多元的视角抽丝剥茧了工业制造异常发达的今天,为何还有人在谈论手工艺,又如何客观看待这种风潮。

本书主编、主要撰文者为三谷龙二。1952年生,日本著名木器设计师,于松本市开设贩卖木工艺品和举办展览的综合性杂物商铺。以松本市为据点,举办手工艺展览会,组织不同地区的手工艺人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目前已在日本出版著作数种,包括《我的生活散步》《木之匙》《十公分》,并常年在生活杂志《生活》《居住》上撰写专栏。作为主编他与参与本书的作者小林和人、安藤雅信等一起成为2000年以后日本工艺、杂货浪潮的推动者和代表人物。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许倬云

莫言获奖作品_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视频_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 推荐理由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这本《万古江河》即心怀中国文化的著名史家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在对这各个超越王朝、政权的长时段文化圈的叙述中,中国文化和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许先生围绕国家体制与时代特色,思想、宗教与文化变迁,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民间社会与信仰世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对外关系及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族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流莫言获奖作品,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还与“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

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