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作者_藏戏_藏戏面具

甘孜新都桥镇位于国道318川藏线南北岔路口,这里,生长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藏族支流——木雅。

无论是在土蕃历史中藏戏,还是在《格萨尔史诗》中,木雅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习俗,木雅藏戏便是各中代表。而今年70岁阿茹老师,便是新都桥木雅藏戏团的导演,他已在剧团工作了50余年。

和无数退休的时光一样,这一天,阿茹在家中百无聊赖,看着往日演出照片,用木雅藏戏的特有唱腔,哼起那往日的歌谣……

什么是

木雅藏戏

最初,木雅藏戏是起源于8世纪的宗教艺术,到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木雅藏戏生于乡野大川,演于民间,不论是佛教信徒还是牧人农夫,都能够在舞台下汇聚一堂,它以海纳百川的姿态面对一切受众。阿茹说:“以前我们八大藏戏,都讲的是一些做人处事之道,做人要善良和公平公正,这样就给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藏戏_藏戏的作者_藏戏面具

△木雅藏戏与其他传统藏戏区别在于歌唱方面藏戏,相比其他藏戏主要与述颂为主,木雅藏戏结合了山歌唱法更为婉转,在曲调方面变化更多样。演出除了传统的八大藏戏,木雅藏戏还根据地方特色编排了《琼达与布秋》。

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正是这样的声音,赋予了木雅藏戏更为灵动的一面。

舞蹈则是基础,在木雅藏戏的舞蹈动作中,有极大一部分直接来源于寺庙的跳神舞蹈,以及民间歌舞。

藏戏面具_藏戏的作者_藏戏

多年以前,木雅藏戏的下乡演出总是特别受到欢迎,剧团的四处演出也给阿茹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可时光一去不回,古稀之年的阿茹早已退休,剧团也已过了辉煌时期。

由于资金匮乏,人才流失,剧团正处于一种半解散状态。

阿茹难免有些落魄。

他们

又该何去何从?

那天,木雅藏戏团团长扎西降泽登门拜访,想要邀请阿茹参加水桥村的一处藏戏演出。已经多年没有藏戏演出机会的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他们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去找曾经的团员,可由于戏团没有资金,从前的成员们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事情需要忙碌,所以大部分都直接了当的拒绝。

阿茹说:“以前戏团有30多人,现在就是有些人能来,有些不能来,我们像讨饭一样去请那些演员,竭尽全力想要维护下去……”最终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劝说,许多以前的团员还是答应了阿茹老人的请求。

△面具和服装是藏戏最重要的道具,借由一些面具可以让跳舞的人显得更加神秘和有力,木雅藏戏和其他藏戏相比,在服装上也有些许不同,这其中大部分面具和服装都是藏戏团定制而成。

他们打开尘封的柜子,拿出道具,一个个的认真修补,去到草原上认真排练。虽然大家都已经老去,但那些歌谣和故事仍然烂熟于心,稍加排练就已轻车熟路。排练间隙,大家围坐在草原上,喝着茶,吃着糌粑,开始聊起了往事,在一番玩笑中,大家恍惚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后来,他们就跟当年一样,租了一辆拖拉机,穿过树林和河流,来到镇上,吆喝大家来看戏,为大家奉献了一台快被遗忘的木雅藏戏演出。

木雅藏戏作为木雅地区独特的文化形式,已经在这片土地演绎了上百年。

即便人们早已老去,戏团也处于半解散状态,但就像这个平均年龄50岁的藏戏团一样,事隔经年,他们再次演绎着他们熟悉的戏曲,每个动作都在述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木雅藏戏在历史舞台上留下的这份热闹与绚丽,从未消散。

后记:

木雅藏戏历史悠久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

时至今日,阿茹唯一的希望

就是让别人知道还有木雅藏戏团的存在……

由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出品

二更西南公司承制的

原创非遗系列人文纪录片:

《造物人间》艺甘孜系列

第二季8集

每周两期

在二更全网平台和更成都微信平台

准时更新

造化自开物,匠意堪天工

敬请期待

今日互动

你都听过看过哪些戏曲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