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解释_东坡画扇朗读视频

图 | 何英宽 | 杭州西湖小瀛洲

2021年4月9日0时43分

吃饱了撑得慌 | 惊呆了 | 灵光乍现

大盒子·杭州

刚吃饱饭,撑得不行,回来日常再瞄一眼我这每天看N遍的公众号,突然发现,哇塞,苏轼 | 东坡诗:《和孔密州五绝(其三)· 东栏梨花》竟然有了一百多阅读量,历史最高,惊呆了!

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解释_东坡画扇朗读视频

(不得不感叹,热点真好蹭,怪不得@#$^&%……)

之后灵光乍现,想起4.3那天在苏东坡纪念馆当志愿者,我这东坡镭射眼一眼就瞄到了看门大爷休息室椅子背后破破烂烂、沾着油和尘土的东坡苏迹旧地图,于是立刻拍了下来,还好18个苏迹的文字部分是完整的,今天就把我刚淘到的宝贝贡献出来吧。

话说,官方给的东西,还是比较准的,虽然不一定全。当初看到徐州苏东坡纪念馆之后,才发现自己总结的真的不够体系。

01

苏东坡与杭州创意手绘地图

东坡画扇解释_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朗读视频

东坡画扇解释_东坡画扇朗读视频_东坡画扇

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朗读视频_东坡画扇解释

是不是够破?哈哈哈哈。

看不清?没关系啦,下面有文字版。

墙裂推荐讯飞语记的OCR,太棒了,不过还是有个别识别错误需要改一改。(还是改了好半天的,好辛苦,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02

苏东坡在杭州十八迹

一、相国井:疏浚六井

杭州城旧时地下水威苦,居民饮水甚为不便。唐朝杭州刺史李泌在今涌金门、庆春门之间,引西湖水入城,蓄为六井。后白居易曾疏浚六井。

苏东坡两次来杭,两次疏渡六井,并接受建议以瓦筒盛以石槽底,取代原本的竹管作为地下引水槽,将西湖水引入井中,于是,西湖甘水,殆遍一城。

二、东河、中河:疏浚城中运河

苏轼在第一次来杭期间,就体察民情,知道百姓为开运河所苦。

城中河道由于潮水倒灌,泥沙淤积,旱不能行船,涝则泛滥,多则五年少则三年必须重挖一次,官府借机盘剥百姓。

苏东坡第二次来杭时,决心解决这一问题,于元祐四年(1089)十月发动厢军开浚盐桥、茆山两河(今中河与东河),至次年四月完工。

三、众安桥:安乐坊

苏东坡第二次来杭时,杭州遗遇大灾,为防止疫病,于元祐五年(1080)三月,设立安乐坊。这是中国最早的官民合办医院,也是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医院。

根据今人考证,安乐坊大约在众安桥北。苏东坡同时拿出珍藏的“圣散子方”合药普济百姓。

东坡画扇朗读视频_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解释

查了下地图,就觉得“众安桥北”熟悉,果然在西湖边上!

四、苏堤:疏浚西湖

西湖是杭州人赖以生息的重要水源,自唐朝长庆年间(821-824)杭州刺史白居易疏浚后,西湖声名远播,其作为景观湖也由此而始,西湖疏度亦成为历代所奉之成法。

苏东坡第一次来杭时东坡画扇,西湖湖面已有十分之二三为葑草所覆盖,至第二次来杭时,西湖已有半数被堙塞。

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向朝廷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获得许可后发动杭州民工二十万人,历时半年,疏浚西湖。

在疏浚过程中,苏东坡将挖出的淤泥崶草堆于湖上,筑成一条长堤,提上遍植桃李,又作六桥,杭人名之为“苏公堤”,后来成为南宋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来源。

五、三潭印月:疏浚西湖

为防止西湖再度淤塞,苏东坡又于湖最深处置三塔为界,三塔之内,不得侵占种植菱藕。后演变为南宋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

在明代发展为水上园林小瀛洲岛及南侧三塔景观,该景观在清代康乾年间(1718世纪)经维修,留存至今。

六、龙井过溪亭:辩才

苏东坡喜交僧友,诸高僧中,尤钦佩禅师辩才。

元丰三年(1080),辩才自天竺归居龙井寺。

苏东坡知州杭州,时去龙井拜望,与辩才品茗参禅,辩才送客下山,仍相谈甚欢,不觉破了“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清规,送苏东坡过了溪,因改溪上桥名为“过溪”。

后人建亭桥上称“过溪亭”,亦称“二老亭”。

七、孤山六一泉:惠勤

惠勤,是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后第一个结识的方外之友。

苏东坡因欧阳修引荐,相识惠勤。二人皆敬慕欧阳修。

苏东坡第二次来杭至孤山,已物是人非,仅惠勤讲堂后一泓清泉汪然溢流,遂以欧阳修之号名之为“六一泉”。

并作《六一泉铭》,刻在石上,又在泉后酱石筑屋,自名为“东坡庵”。现在石刻及庵房均已不复存在,只有“六一泉”仍泉水清冽。

八、吴山感花岩:《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刻石

宋时吴山,左江右湖,楼阁毗连,为杭城一大风景。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住吴山旁凤凰山州府官邸,常至吴山登高览胜,访幽探古,留下不少遗迹。

今吴山南侧紫阳山东北的宝莲山“感花岩”山壁间,刻有苏东坡宝成寺赏牡丹诗,即《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

这里也牵动着一个动人情怀的故事:

相传唐代诗人崔护到杭州吴山春游,因口渴扣门求浆,受到一年青女子的热情款待。次年的春天,崔护重到吴山寻访此女,却见门庭依旧,桃花如故,而那女子已不知去向。崔护惆怅万分,遂于壁间题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来苏东坡到宝成寺赏牡丹时,在寺壁上见有崔护的《人面桃花》春游诗,感慨万端,也在壁上题诗云:“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唯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护君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此诗犹可辨认,细细吟哦,不觉动人情怀。

九、苏东城大麦岭摩崖题记

苏东坡喜游杭州,题诗赏景,留下了诸多遗迹。

宋元祐五年(1090)三月二日,苏东坡与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时题写石崖游记。

苏东坡在杭州西湖曾有题名石刻数处,党禁时被凿去或后人补刻。仅该题刻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苏东坡题记原物,弥足珍贵。

十、钱王祠:表忠观碑

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位于杭州西子湖畔、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附近,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

《表忠观碑》是苏东坡中年时期的大字楷书碑版代表作之一。是苏轼全面公证评价“天堂杭州”奠基人吴越王钱镠的历史见证。

十一、冷泉事:“冷泉判牍”

苏东坡为官清正廉明,任杭州通判期间,除州府衙门判案外,常带文书至冷泉亭据案判牍,其分争辩讼,谈笑而办,独显文人治政风格。

冷泉亭位于灵隐寺飞来峰,丹柱黛瓦,绿树翳映,是灵隐山水中的胜迹。

十二、灵隐春淙亭、壑雷亭

春淙亭,亭名取苏轼“两涧春淙淙一灵鹫”句,原亭建于灵隐寺前合涧桥上。清乾隆八年(1743)重建。后多次重修。

壑雷亭,始建于宋,取名源于苏东坡诗句:“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后多次修葺。

十三、吴山:酥油饼

传说苏东坡冒雨游吴山,在吴山顶上吃了一家小铺的油饼,觉得味美,便问它叫什么名字,店家说油饼并无名字东坡画扇,苏东坡见这油饼一层层、一丝丝,像蓑衣一样,随口称作“蓑衣饼“。

后谐音“酥油”,又叫“酥油饼”,成为吴山名点,名扬四方。

估计当时在吴山不是景区,大概率不会出现景区N倍于正常物价的情况。倘若我们东坡当时买的油饼是现在这种情况,大概率不会有“酥油饼”这种东西了……

十四、望湖楼:《望湖楼醉书》

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期间经常在公务之余欣赏西湖山水风光之美。

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苏东坡正在西湖昭庆寺望湖楼饮酒赏景。乘着酒兴写下了《望湖楼醉书》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

十五、钱塘江:钱塘江水利设想

苏东坡在杭时,已经领略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他也从民生的角度出发,看到了整治钱塘江水患的重要性。

他同时还针对钱塘江水运不便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战略性构想,元祐六年(1091)三月,苏东坡离杭时,特地向朝廷上了一道《乞相度开石门河状》,提出从钱塘江上游富阳一带的石门坞开凿一条向东的运河。可惜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十六、吴山有美堂:《有美堂暴雨》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在吴山建纪念堂,堂名“有美”,取自宋仁宗赐梅挚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常与同僚挚友会饮于有美堂,赏湖山美景,观吴山姿态,题诗作兴,曾作有《有美堂暴雨》诗。

十七、虎跑:游虎跑泉诗贴

熙宁六年(1073)夏天,苏东坡为养病来到虎跑品茗听泉。

有感于虎跑泉命名原因而作《虎跑泉》,形象概括了性空禅师游历杭州并命名虎跑泉的经过。

十八、凤凰山:北宋杭州州衙(画扇判案)

苏东坡杭州任通判时,处理一卖扇者借钱不还的打人案。

他在被告的20把发霉的白折扇上画上书画,让原告被告双方各自去卖,很快销售一空,还了帐,断了案,遂有“画扇判案”的佳话流传。

当然,杭州与苏轼相关的地点不只18个,比如九仙山、西菩提寺等,还有各种以东坡命名的地标,如“东坡路”、“东坡剧院”、学士路、学士桥、“惠民巷”等,来日方长,且待我徐徐道来。

03

吴越之地

十八处苏迹,“吴山”出现多次。

想起之前去苏州,虎丘有个牌坊叫“吴分楚胜”,意为吴地分享楚的景致。牌坊后面是小武当,相传伍子胥逃离楚国后,思乡甚切,于是吴王移来武当山胜景,故称“小武当”,是虎丘最古的遗迹。

我们都知道,苏州(姑苏)曾是吴都,属于吴地毋庸置疑。

杭州到底属于吴国还是越国?两种说法竟然都有。

一开始查到,杭州属于越国:

吴国是苏州为都城,包括现在的苏州、上海、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芜湖、马鞍山、宣城等地区,东边靠着大海,北边与齐国、淮国接壤,西边与居巢国接壤,南边与越国接壤。

越国是绍兴为都城,包括现在的绍兴、杭州、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台州、宁波、舟山、上饶、景德镇等地区,东边靠着大海,北边与吴国接壤,南边是百粤部落,西边与庞大的楚国接壤。

但是,吴山明明在杭州城内,如果属于越国,为啥叫“吴山”呢?

“吴山”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吴国之山,位于吴国最南端。

原本叫做“伍山”,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后来演变为“吴山”。

无论哪种,都足以证明:杭州主城区当时属于吴国。

杭州地铁一号线的最南端是“萧山湘湖”,湘湖之滨有座“城山”,留有“越王城遗址”和“勾践祠”。越王城属于军事堡垒,成为越国抗吴的第一线。吴都苏州,越都绍兴,“两国屡战于浙江之上”,两国以钱塘江为界,经常爆发大战。

吴越两国都是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国界线位于嘉兴境内,杭州全境属于越国。春秋时期,各国年年征战,吴强越弱,国界线推进至钱塘江畔。这一时期,杭州主城区属吴,萧山等地属越。

看来杭州主城区在西周时属越,春秋时属吴。

不管是吴国还是越国,“吴越王”钱镠作为杭州的奠基人,杭州当属吴越之地没错了!

奥,原来我身在吴越之地!

柳永《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羡煞金主完颜亮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吴越之地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吴越之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的吴越之地

贾谊《过秦论》中“南取百越之地”的吴越之地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伍子胥、范蠡相斗相惜的吴越之地

四大美女之首,“沉鱼”之美的浣纱女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命运悲剧发生的吴越之地

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只觉得这里只是和北京物价一样、房价较低、有阿里总部的二线城市杭州而已,

意识到了之后,才觉得,奥,这里是西子的故乡,是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故事的吴越之地!

多美啊,历史沉淀下来的独特韵味与厚重之美扑面而来

难怪东坡“自意本杭人”,难怪东坡钟情于写西施,难怪东坡爱惨了西湖,他把最美的西子和最美的西湖永远绑定在了一起,正如他一直期待范蠡携西施归隐,他期待美好发生,也算是对西子凄美人生的慰藉了……

04

西施

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解释_东坡画扇朗读视频

齐白石 | 西施浣纱

东坡画扇解释_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朗读视频

薛林兴 | 西施浣纱

东坡画扇朗读视频_东坡画扇_东坡画扇解释

秦成真 | 西施浣纱图

大师就是大师,齐白石画的西施,是真的美!在artand上搜了半天,都觉得不大满意,见到齐老的西施浣纱是真的惊艳到了,真的是骨子里的美,胜在神韵。

庄子《齐物论》有一句话: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

没想到啊没想到,庄子竟然是比西施还要晚的人,我的历史知识果真匮乏……

西施(公元前503-473年)

庄子(公元前369—286年)

真的好喜欢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诗经时期的历史,很有意思,甚至很有现代感,更美,更易共鸣,是大一统之后封建王朝框子里的故事所不能比的。

难怪我中学时买东周列国!

参考资料:

《吴和越在哪里?》:

《第2篇 春秋时期,杭州属于吴国还是越国?》:

《历史故事——伍子胥与范蠡》:

《西湖文化史迹——苏东坡与西湖》:

《苏轼在创作时,为什么总喜欢把西湖和西施牵扯到一起?》:

《杭州游记之三—-吴山》:

— 完 —

点个赞嘛~

比心3000遍

往期

苏轼 | 东坡书碑(一)表忠观碑

苏轼 | 东坡尺牍(一)与程正辅四十七首(之四十一)

苏轼 | 东坡印象(一):AI神还原苏东坡

《紫金研帖》——最顶级的惺惺相惜,跨越生死的幽默和默契

《江城子.别徐州》

《夜梦(并引)》

《东坡肉小记》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一)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二)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三)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其四)

苏轼《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五)

苏轼 | 东坡诗:《和孔密州五绝(其三)· 东栏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