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石融通》您关注的是最受欢迎的赏石公众平台

高端观赏石 | 交易 | 金融 | 展览 | 鉴赏 | 中国石谱云

文人四艺_绳文人_文人

三、传统文人审美趣味对当代赏石的借鉴意义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传统哲学思想认知中,往往“重道而轻器”,注重精神境界的塑造,而轻视实用器物的审美。晚明时期,文人们纷纷将“玩物”、“长物”作为审美对象,将“物”与“道”一起世俗化,寓道于物。

《长物志》在精研“长物”的审美实践中,寄托其才情与志趣。其审美理想的表达,不仅直接开启了古代赏石的新篇章,对于当今赏石仍然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文人_文人四艺_绳文人

1、以“物”为中心的审美感知体系

《长物志》建构了以室庐、器具、花木、水石、禽鱼、书画为代表的庞大的“物”象体系,“物”成为文人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外在映射。在这一过程中最值得赏石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1.1“体物”

所谓“体物”,即以主观之“我”投射于客观之“物”。通过文学表达和文艺实践将审美诉求和审美理想转化为“物”的审美意象。从而表达和追求,“幽人之致”、“气韵高洁”等文人审美特点。

所谓“幽人之致”可以理解为,远离大众化的艳俗审美。而所谓“气韵高洁”则诠释了文人内心修养和志向高远。文震亨继承家学渊源,推崇“以画论物”的审美趣味,总体上追求“诗意盎然”的审美境界,过程本身就是“幽人之致”的写照。

当我们将石头视为审美对象,文学创作和文艺实践是必要的表达手段,而表达的内容和目标,则应是高标的精神追求,许多藏石作品之所以缺乏审美高度,与藏家追求的目标和表达手段有着紧密联系。

文人四艺_文人_绳文人

具体而言,要达到文人审美追求,可以借鉴两种比较现实的表达形式:

一是,以诗意修辞的手法写石状物,以隐喻、象征、寄托个人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趣味,比如《长物志》中,将牡丹称为“花王”,芍药则是“花相”,以人的品级高下,来讨论自然审美对象的优劣,实质上还是内心体悟的一种象征。借鉴到赏石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象表面,而应挖掘其内在象征美。

二是,通过品格摹写,体物而写志,表达其审美理想。即所谓“托物言志”的传统。石头所寓托的形象,最终幻化成人品格的化身,所言之志,要么修身养性,要么安邦治国,要么神游天宇,都是审美主体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现,也是赏石追求的终极目标。

文人_绳文人_文人四艺

1.2“造物”

《长物志》通过“物”的样式、材质、颜色、时间和场合的综合审美规划,以“长物”为元素,借助陈设和布置,将自己的审美理念,一一灌输到审美对象的表达过程中,从书斋到庭院,从静态空间到流动空间,营造属于自己的栖心清境。

借鉴到赏石空间的打造过程中,首先,赏石需要强调综合审美,本身石头就属于文房清供和庭院景观的素材,应当通过空间的综合布局来进行审美表达,而不是只强调一石一座的单体美。

“造物”要构建的是物象体系,表达的是文人清居雅致的生活审美氛围,这种氛围应该作为心灵栖居的背景进行打造,追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静谧感,体会一种心灵澄澈、超然物外的内心感受。

具体而言,文震亨倡导“皆入图画”的设计理念,主张“精而便,简而裁,古而雅,奇而逸”的审美风格。这就要求,在石头取舍、布局、背景和与其他配饰的组合搭配上下功夫,可以借鉴传统绘画、雕塑等艺术中博古和清供题材的构图。而这个过程,既有造物之趣(创造美与发现美的乐趣),又有静心之功(全身心投入的乐趣),从而避免了简单藏石的审美疲劳,可谓一举多得。

文人_绳文人_文人四艺

1.3“玩物”

“玩物”即对“无用之物”的把玩和鉴赏,作为一种艺术品位表现方式和审美实践形式,弥补了文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缺失,成为其寄托才情韵致的物质载体。其内涵可以通用于对玩石头动机的思考。

1.3.1“玩物”的本质是“格心”

所谓“格心”,可以理解为以物求心,即以爱物、惜物之心,顺应物性,将真心、静心附之于物,将物视为内心的映射,从而构建自我“真性情”的内心审美世界。爱石之心如何转化为自我性情的表达,值得用赏石实践去深入解读,其最终结果离不开人格境界的提升,这也是赏石文人修养的目的。

1.3.2审美活动的心理状态准备

玩“物”时,文震亨认为必须做到“澄心定虑”、“精神照应”,这样才能全身心地进入审美鉴赏的活动之中,才能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这种观点继承了老子所提出的“虚静”的审美思想,在进行艺术创造或者艺术鉴赏时,沉心静气是前提,心虚才能神适,心静方能神安。

这一点正是当代赏石所缺乏的精神准备,外在的喧嚣和内在的欲望,往往令赏石审美意乱神迷,甚至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当初玩赏石头的动机。特别是当功利性左右审美趣味时,很难说审美的进步与提升,更无从谈起,以石清心。所以清心玩赏的心理准备,对于玩赏石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

文人四艺_文人_绳文人

2、以“物”求雅的境界

2.1古雅

文震亨主张,古雅是文人审美的第一要义。在“品物”、“论物”过程中,流露出崇古薄今的时间意识;且以古意为判断雅俗审美的标准。而表现古意的手段,则是利用典故,追溯“物”的“古雅”意味,即所谓托古寓今。

对应于赏石而言,首先是对古代赏石的审美继承,包括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内涵。值得指出的是,不必一定要追求“瘦漏透皱”才是古意,而是要追求一种年代感、象征美,同时与书画等古代艺术品审美相互映照,追求有一种融汇交互的通感。石如古画,石如古代造型艺术品,石头所蕴含的古意,就是我们心中对先贤时代的审美重塑。

文人四艺_文人_绳文人

2.2清雅

“清雅”的审美境界主要表现为“净”,体现在外在环境和内在心神两个方面。在环境的设计上,文震亨主要通过引“禅”、“道”之境打造“清雅”的氛围。还表现在心神之“净”,即对世俗生活气息的自动疏离。

因此,在文人赏石的表达中,简约、飘逸、拙朴、静谧的调子应该作为筛选作品和表达配饰的基本原则,整体上要给人以澄澈空明的空间感,局部上则应有细致明晰的表达。比如所谓禅石的审美意象,不一定要是某种具象的造型,更不一定要像个佛教造像,只要是造形、图案或线条等,能够简约流畅、古拙内敛,能够引发审美主体内心平静,清心寡欲的状态,诱导审美者去欣赏到“物”外之境,便可以视为禅石的化身。

绳文人_文人_文人四艺

3、物观

“物观”类似于世界观、宇宙观,对于赏石人而言,则可以理解为对石头的观点和态度。借鉴文震亨的观点,主要可以借鉴“自然”、“独特”、“映照身心”的审美理念。

3.1“自然”的“物观”审美,对应的是过度的人工娇饰。

这一点赏石人尤为重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是一个谨慎的课题,又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在配饰、配座和置景空间布局等环节,自然的赏石观,显得尤为重要。

3.2“独特”的“物观”审美,对应的是盲目的媚俗。

赏石初期肯定有模仿前辈,人云亦云的阶段文人四艺,但是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追求个性审美便成了多数藏家的诉求,因为千篇一律的表现内容,经过量的积累后,导致的一定是审美疲劳,所以在赏石题材和表现手段的选择上,远离大众化审美是进阶的基础。如何避免流俗题材和表达方式的复制模式,是值得思考的关键点。

3.3“映照身心”即将自我性情和全部身心融之于“物”,甚至痴于“物”。

赏石的痴迷,是许多资深藏家的共同感受,而且当身心融入赏石作品后,可以忘却身边乃至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纷扰,令人乐此不疲,仿佛进入一种石与我合一的内心境界。诚然,前提是,必须有能够充分引发审美共鸣的精品藏石,这也就要求对眼力和修为的提升下大功夫,方能构建自己理想的赏石王国。

文人_绳文人_文人四艺

四、当代赏石的文人修养方式

1、经典阅读与文化背景的涉猎

赏石与读书是个传统话题,赏石题材的深入挖掘、审美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读书。然而日常工作生活的精力有限,许多人不可能如许多古人那样博览群书。因此,对经典读物的深入学习,显得尤为必要,《长物志》等即为优品之选。而且对于其他门类的艺术乃至历史、文化等都应当有所涉猎,才能为物象审美储备丰富的素材。

2、文字表达与思想物态化

文字表达对于赏石的重要性,笔者曾另文展开,此处毋庸赘言。《长物志》本身令我们欣赏到文震亨的审美意趣和思想高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赏石需要靠文字表达将自己的思想进行传扬。

绳文人_文人四艺_文人

3、文人四艺与生活四艺等的修养

由于时代的变迁,古人所推崇的生活美学要义,琴、棋、书、画的文人四艺和点茶、熏香、插花、挂画的生活四艺,虽然依旧传承,但我辈很难样样精通了。不过想要提高赏石品味,这些又都是息息相关的艺术修养方式,同时也是沉心静气的手段。因此,可以采用退而求其次的策略,虽不能玩,也可欣赏,足矣。好比当年陶渊明,抚弄一张无弦琴,聊以表达琴思,求心不求技,也无不可。

4、当代文人赏石的使命感

如果从孟尝君与灵璧石的故事算起来,赏石传承到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我们自认赏石条件远超古人的同时,又能给后人留下多少评论亮点呢?当代赏石人最大的作为应当在于,通过当代文人赏石的审美追求,来引领和带动大众审美趣味的整体提高,破除物质文明富裕后文人四艺,精神层面的空虚、贫乏带来的隐忧。在这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时代,构建当代赏石文化高度,提升社会审美修养水平,乃至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将赏石文化作为交流载体,输出全球,才能不负这美好时代,不负一代赏石人所肩负的社会使命感。

文人四艺_绳文人_文人

·END·

本文作者,《汇石融通》特约作者——梦渔

诗赏雅石专栏——梦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