徴_徴信头像_徴怎么读

这几天广州特别的炎热,整座城市陷入蒸笼。终于在今天中午,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浓重的黑云压了下来,似乎世界的面貌要迅疾般改换。看着豆大的雨点拍打着窗前的玻璃,情绪有点不安定。

最近一直在读文徵明,在这样的暴雨天徴怎么读,不自觉地又想起了他,那个四百多年前的老先生。他的人生从来不缺大风大雨,但他总是给人一种淡定自若、安静温和的形象。他站在幽暗且又神秘的历史隧道里,温良恭谦让的气息却又如此清晰。

就像他抄写的那部《心经》,温静儒雅、挺拔端庄、生动跳宕,却又不失老成。

一部明清文人生活史,就是一部江南人文史;一部江南人文史,堪称一部中国文化史的最精彩篇章。

文徵明,就是明清文人群体中的一个核心人物。他的生命倒影在温雅的人文江南的胜景里,也砌入巍峨的华夏文化的高墙上。

徴_徴怎么读_徴信头像

文徵明

苏州是文徵明出生与生活的地方,是人文江南的明珠。对于苏州,这座人文的气韵浓得化不开的城市,文徵明曾这样记述:“吾吴为东南望郡,而山川之秀,亦唯东南之望。其泽沦磅礴之气,钟而为人,形而为文章、为事业,而发之为物产,盖举天下莫与之京。故天下之言人伦、物产、文章、政业者,必首吾吴;而言山川之胜,亦必以吴为胜。”其对苏州的热爱溢于言表。

在这样的人文胜地长大,文徵明自然要贪恋一生。他活了九十岁,除了三年北上京城做小公务员之外,其余的绝大多数时光都泡在苏州的水里、山里与书斋里。

文徵明的生活是江南文人的典范。他自幼陶染在书香世家,作诗行文、能书善画,是他最基本的人文修养,而最终又以书画名震士林,成为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掌门人;他与沈周、唐伯虎、祝枝山、王世贞等大批文化名流,以及王廷、林俊、王鏊、顾璘等不少官僚过从密切,畅游山林,沉醉雅集,留下的文坛佳话不胜枚举。

他喜饮酒,据不完全统计,其存世关于饮酒的诗篇就有二十七首之多,甚至有接连数日去不同朋友家饮酒的例证;他毕生嗜茶,致仕后更是沉湎于品茗之中,甚至到了“入魔”的程度,因为他对水的要求非常之高,常派人进山汲取宝云泉来烹茶。

他酷爱文玩收藏,深谙鉴定之道,历代名画佳书,在他那里可谓过眼无数;他的生活富有情调,喜欢玉兰花,喜欢听戏曲与说书。

他还是一位高超的设计家,自己的家居与书斋都是自己一手设计的。到了明代中后期,书斋空间与生活已经成为一门精致的艺术类别、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这其中当然要数到文徵明。

他接手祖上留下的停云馆之后,数次翻修、重建、扩建,布局自然雅致,在当时就广为人知。他设计了自己的书斋玉磬山房,写了一首诗记下了场景:

横窗偃曲带修垣,一室都来斗样宽。

谁言曲肱能自乐,我知容膝易为安。

从诗中看得出来,玉磬山房的空间并不宽敞,甚至装设都有些简陋,但文徵明仍能自得其乐,并不幻灭自己的生活情趣。

文徵明对园林设计颇有研究,苏州拙政园声名卓著,就和文徵明的很大功劳有关。

拙政园在建造之初,园主王献臣请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亭园建成之后,文徵明倾情写下了名篇《王氏拙政园记》,又画了《拙政园图》与《拙政园诗画册》,还为各种景观写下《拙政园诗三十咏》,并为拙政园题写了不少匾额,且曾手植紫藤一枝于院中。

徴怎么读_徴_徴信头像

拙政园

由此,文徵明的诗文书画才情在拙政园有了全面的展现,现在我们去游览拙政园,还能看到他的盖世才华的遗迹,最直观的便是他手书的一块块匾额了。顺着他吟咏的“白石净无尘,平临野水津”、“倚亭嘉树玉离离,照眼黄金子满枝”等诗文,我们更能了悟拙政园的种种风韵。

在说文徵明会生活、懂生活、享生活的时候,我们必须提到,他并非是家财万贯的富豪,而是普通的小康之家,甚至还会有衣食之忧。文徵明虽然出身在书香世家,且有做公务员的传统,其中父亲做到过温州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长,但世代都为官清廉,他自幼并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事实上,他大半生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甚至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向好友乞米下锅,有《寄陈以可乞米》一诗为证:

秋风百里梦姚城,无限闲愁集短檠。

零落交游怀鲍叔,逡巡书帖愧真卿。

谋身肯信贫难忍,食指其如累不轻。

见说湖南风物好,何时去买薄田耕。

其窘迫之情跃然纸上。文徵明最终得以摆脱经济的困境,还是得益于他的字画。在人生的后半段,四方请求字画者络绎不绝,这其中虽然大多只是应酬,并无多少直接的经济回报,但随着名声越来越多,还是有不少实力与眼光俱佳的收藏家愿意花真金白银买他的字画。

依凭着江南文化的滋养以及自己的灵动悟性,文徵明茁壮成长为出色的生活家与美学家,而最终,他又成为江南文人生活的楷模。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后辈文震亨写了一部《长物志》,全面建立起明代文人生活的审美规范。

文徵明与江南是浑然一体的。说到江南人文,就要提到文徵明;说起文徵明,就很自然地想到江南的那片天空。

徴怎么读_徴_徴信头像

文徴明 溪亭客话图轴

和很多文人相比,文徵明是一位典型的大器晚成者。他小时候长得又瘦又小,一副病兮兮营养不良的样子,而且反应也很迟钝,都五六岁了还站不稳,到八九岁时,还不怎么会说话,“语言犹不分别”。但是,父亲文林还是对他寄予了信任,相信“生而少慧”的儿子“他日必有所成”。

他最终以书画名世,但他年少时并不善书。据说他十九岁为诸生时应岁试,考官批其字不佳,归为三等,判其不能参加科考,这才促使他下定决心学好书法。

徴信头像_徴怎么读_徴

文徴明 雨余春树图轴

他26岁时正式走上了科考之路。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29岁的文徵明与同岁好友唐伯虎等人又一起赴乡试,结果唐寅高中为解元,而文微明却再一次名落孙山。此时正在温州任知府的文林知道后,马上写信安慰他:“我儿他日成就,不是寅(唐伯虎)所能及者。”可见文林对儿子寄望之深,甚至达到贬损他人的地步。

非常遗憾的是,文林并没有见到自己的预言实现,就病故在温州知府任上。那一年,文微明30岁。

从明弘治八年(1495年)到嘉靖元年(1522年),文徵明九赴乡试,九尝失败苦果,始终是个秀才而没有中举。这二十几年的科考之路,把文徵明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摔打成两鬓飞霜的老者。

在他52岁的时候,终于时来运转。在父亲生前好友林俊的帮助下,文徵明被授翰林院待诏,官级从九品,算是很低微的官职。至此,54岁的文徵明在经历了大半生的奔波劳碌后,终于通过别人举荐,未经科举之路而走上了仕途。

徴怎么读_徴信头像_徴

文徴明 古木寒泉图轴

年过半百还要背离家乡,忍受离别之痛与思念之苦,但文徵明对这卑微官职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真心想兼济天下并有所作为。再结合九次科考屡战屡败仍壮心不已,可以看到出来,文徵明是一个典型的儒者,甘愿走功名之路。这个时候,他二十八岁写的一首豪壮之诗在内心回荡:

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

男儿不仗剑,亦须建云旗。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在进士成堆、状元成行的翰林院里,狷介的性格使得文徵明非常不自在,再加上官场诸多风波爆发,他还是认为洁身引去为好。于是,他一连上了三道请求致仕的奏疏,终于受到批准。获准辞呈后,文徵明顾不得天寒地冻即刻起程还家。

三年的仕途,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结束了。

徴_徴怎么读_徴信头像

文徵明 《心经》书法

颇为有意思的是,文徵明告官还乡后,并不是像以往的很多文人那样隐匿山林,过一种彻底的隐逸生活,而是“大隐隐于市”。在文徵明看来,退避未必就是要远离人间烟火,志趣所向才是生活的选择。或者说,他辞官并非只源于被动逃避复杂的政治生活,日日与酒为伴,放浪形骸,而是出于主动的人生抉择。他有另一种雄大的抱负——自己的艺文事业,并最终蔚然成家。

文徵明过着一种散淡清闲的文人生活,很多人会误以为他是受了到家与佛家的影响,其实他最终是一位坚定的儒者,身怀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正是因为这种对理想的强烈追逐,他的生命鼓荡着浩然之气,直持续到九十岁高龄。

徴信头像_徴怎么读_徴

文徵明 《心经》书法

他一生孜孜不倦,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在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徵明是一位典型的儒者,一生很少受儒家正统之外思想的影响。

他虽然多次游览各地寺庙与道观,但其动机并不在寻仙问道,而不过是为了找一个舒放心情的好去处;他与释道中人来往,一般都是因为对方的书画之请,而不是为了从他们身上学到禅理与道家学问。我们当然不能说文徵明完全不受释道思想的影响,只不过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相比,那些影响实在太弱小了。

徴信头像_徴怎么读_徴

文徵明 《心经》书法

文徵明一生坚守谨言慎行的儒者风度。他不喜欢谈论他人是非,如果有人非要在他面前谈论他人是非,他通常都会很巧妙地将话题岔开。遇到可能另他人感到尴尬的局面,他也通常会寻找时机为对方开脱。

他为人做事特别讲究原则。他的父亲过世之后,温州府赠千金与文家以用支,没想到全被文徵明退回。他致书谢曰:“父亲以清官著称,我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大礼而玷污父亲的名声呢?”温州人看后都很惊异地说:“像文林那样的清廉官员我们已经身受其惠了,没想到他的儿子也如此正派”。于是,温州人建了一座“却金亭”来纪念他退金之事。

文徵明作画有自己的规矩,有“生平三不肯应”之说。其一是不给藩王作画,其二是不给太监作画,其三是不给外夷作画。由此可见,他他秉持儒家正统士大夫的操守。

然而清高之余,文徵明又很宽厚。他和老师沈周一样,从不打假,只要有人上门求鉴定,他一概说真,没有钤印的还帮忙盖上。对此,王世贞曾写道:“故先生书画遍满海内外,往往真不能当赝十二。”直言伪作数量之惊人。

徴信头像_徴怎么读_徴

文徵明 《心经》书法

文徵明格外留心身后名,比如他“生平不近女色”。明代中期,市井生活兴盛,文人狎妓之事在当时可谓司空见惯,但文徵明仍然能终生洁身自好,确实难能可贵。

唐伯虎有一次故意捉弄他徴怎么读,众文士画友相约在苏州石湖荡舟,喝到酒酣耳热时,唐伯虎让先藏在船舱中的妓女出来为文徵明敬酒。文大惊,忙要告辞,急得甚至要跳湖。众人无法,只得另雇一条小船放他先走。

他不想因为女色之事,而沾上“风流”、“薄幸”之名,以致破坏他人心目中的儒者与君子形象。也正是因为他恪守儒者与君子原则,内心始终安静,没有愧疚、悔恨、争斗等杂音。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从道德品质层面来看,不一定成立,但从性情层面来看,则有十足的道理。文徵明一生坦荡为人,性格温润谦和、性情安静庄重,这种儒者形象恰与他的字画呼应无缝。纸张上那种浅浅淡淡的韵致,正应了作者安安静静的情绪。

编辑 Sarah

配图 来自网络

徴怎么读_徴信头像_徴

费勇老师2016年新作

《心不累的活法:心经修心课》

想要找到让心安静下来的根本方法,

读读《心经》,

体悟经久不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