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惊喜等着你

嗨喽,友友们,

小安终于开始正常营业了,

接下来的推文是真的

真的真的

每日一更

每日一更一篇教案

这是我自己在准备笔试面试时

用到过的,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剩下的碎碎念在下面)

1、沁园春·长沙 教案(一)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以情言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重点)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面试很可能会抽到这样的,技术两首进行比较)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五、布置作业

六、完成课后练习四。

七、板书设计:(应该要在前面)

沁园春·长沙

目标:诵读、领会;品味、鉴赏

意象:“意” 诗人的思想感情 “象” 所写的客观物象

上阙:秋景 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下阙:抒情 意气风发、激昂慷慨设问回答“谁主沉浮”

1、沁园春·长沙教案(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欣赏诗歌,主要是欣赏他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重点)。欣赏诗词的主要途径是品味诵读。

一、导入: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文字投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sa 四声)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三、朗诵、领会

1、老师先朗读这首词,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字音。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同学朗读,尽可能把握好节奏。

四、评价、鉴赏:

1、师: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倒装,成分省略。

(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调整好正常语序,翻译。)

生: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2、师:说得不错。“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3、师:一个“看”字(领字),一直统领到哪里?

生:“万类霜天竟自由”。

师:“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4、师:诗人看到了什么?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色图?

“山红”“林染”“红碧”“舸争”“鹰击”“鱼翔”“万类竞”

5、师:这几句视角变换、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

生:放眼望去。(远景) 模仿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

生:收回来。(近观) 模仿

“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生:(仰视),写的是“高景”

“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

生:(俯瞰),写的是“低景”

6、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咱们班谁的表演能力最强?

师:“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沁园春雪写作背景,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鱼翔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7、师:好。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

生:染、击、翔。

生:用了拟人手法。

生:“染”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师:“击”改成 “飞”可以吗?

生:不好。“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沁园春雪写作背景,“飞”太一般了。

师:“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生:“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8、师: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

生:号召和呼唤

9、师: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

生:“独立”。

师:对。“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

10、师: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统领到哪里?

生:忆。“粪土当年万户候”。

11、师:“恰”──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什么?

生:国家大事。

师:“指点”就是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12、师:可能有同学要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

生:这些青年有才华、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

师:是的,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

13、师: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多么大的气魄!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五、归纳总结与欣赏

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小安姑娘吖】来了~

现在的教案推文,

我会按必修一——必修五——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