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明代文学家李贽的《初潭集》。邴原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邴原泣学,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老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一个“泣”字,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愿望,我们也应该为善良无私的私塾老师点个赞!这则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贫不丧志,一心向学,立志高远,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留个关注,点个赞。日积月累学好文言文!反复校对,精心注释,转载请注明出自“文言文阅读”公众号。

原文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②学者,有亲③也。一则愿④其不孤邴原泣学,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⑤伤感,故泣耳。”师恻然⑥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⑥有志,吾徒⑧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

①邴原:三国时魏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并称“辽东三杰”。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②得:能够。

③亲:父母。

④愿:羡慕。

⑤中心:内心。

⑥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⑦苟:如果。

⑧徒:白白地,此处指不收费。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时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小孩为什么哭?”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哭泣了。”老师同情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教你,不要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