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杨老令公、七郎八虎、杨门女将……这些热血饱满的英雄形象,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令很多人大呼“毁童年”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其实大半是虚构的。

清代学者章学诚便表示,如果《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那么《杨家将演义》恐怕是三分实,而七分虚。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是怎样的?在史料中“查无此人”的又有谁?

Q1“七郎八虎”都有谁?

小说演义中告诉我们,杨业共有八个儿子,七个为亲生杨家将历史,一个为义子,故有“七郎八虎”之称。不过在金沙滩一战中,“七子去,一子回”,最后只有杨六郎杨延昭活着回来。事实真的如此吗?

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_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历史

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老大杨延昭、老二杨延玉、老三杨延浦、老四杨延训、老五杨延瑰、老六杨延贵、老七杨延彬。

其中只有老二杨延玉在陈家谷口一战中和父亲一起殉国,其他六个儿子并没有牺牲。所以,“七子去,一子回”的惨烈剧情并未上演。而活着的六个兄弟,也并非个个都称得上抗辽英雄。在正史中,我们只能找到关于老大杨延昭的几段记载。这些事迹,尽管不如小说戏曲中描绘得那般夸张传奇,但也足以彰显杨门虎将的魄力与忠魂。

辽军克星“杨六郎”

史书记载,杨延昭自幼喜欢钻研兵法,常常“戏为军阵”,父亲对此颇为欣慰,觉得这个儿子最像自己,每次打仗都要带上他。在战火硝烟中,杨延昭逐渐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

雍熙北伐时,杨延昭便是西路先锋之一。朔州城下,他被乱箭射穿手臂,血染征袍,却毫不在意,越战越勇,为西路军连克寰、朔,应,云四州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最终这场北伐以失败落幕,父亲杨业为国捐驱。此后,杨延昭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奋战在抗辽前线。

杨家将历史_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

公元999年冬,辽国大举南犯。杨延昭当时在遂城,城小而无准备。辽军来势汹汹,合围攻城数日,宋军陷入恐慌。危急关头,杨延昭从容指挥,除了发动军民登城坚守外,还利用当时天寒地冻的自然条件,令军民在城墙上浇水。于是第二天早晨,城墙外层全结了冰,坚硬光滑,无法攀登,辽军只好瓦解撤退。杨延昭乘机追杀,截获大批武器。

公元1000年冬,辽军再度南侵。杨延昭将精锐部队埋伏在羊山以西,从北面向契丹挑战,且战且退,诱敌至埋伏圈。然后猛然间伏兵突起,打得辽军丢兵弃甲,大败而逃。这一仗,杨延昭还生擒了辽军的几员名将,缴获了许多战马兵器。

公元1002年,辽军进攻保州,杨延昭受命前往求援,结果遭遇突袭,损失巨大。但是宋真宗念于杨氏一门的忠勇表现,最后将其从轻发落,革职待办。不过只过了一年,当边境局势再度紧张起来时,杨延昭又重获重用。

在镇守遂城期间,杨延昭前前后后共打退辽军的百余次进攻,遂城因此获得了“铁遂城”的称号。而他则被辽军视为克星,获得外号“杨六郎”(据说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是辽国的克星)。宋真宗也对杨延昭十分宠信,他曾当着诸多文武官员的面夸赞杨延昭有父亲的遗风。朝中有人造谣生事,诬陷延昭,宋真宗也总是置若罔闻,极力庇护。

可惜,宋真宗终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硬气君主。公元1004年的澶渊大战,宋军好不容易占据了些许优势,宋真宗却委曲求全地与辽军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开启了破财消灾的外交模式。此后,虽然杨延昭屡获升迁,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但再也找不回当年冲锋陷阵、抗击辽国时的意气风发了。

到了杨延昭儿子一辈,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杨宗保”。但在正史中,“杨宗保”其实“查无此人”。反倒是演义中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才是杨延昭的儿子。史书记载,杨文广主要活跃在对抗西夏的前线,只不过比起爷爷和父亲,他的功名要稍逊一筹。

Q2“杨门女将”到底存不存在?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_杨家将历史

理清了杨家将中的男主角,我们该聊聊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了。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这些让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的巾帼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很遗憾,我们在史书中并未找到原型。《宋史·杨业传》中并未提及女眷。而专门收录“义妇节妇”事迹的《烈女传》中也没有关于杨家妇女的记载。唯有佘老太君,被后世学者推测为折家军名将——折德扆之女,不过尚存争议。

杨家将历史_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

Q3杨家将是如何“走红”的?

通过演义和正史的对比,我们发现——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谱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加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巾帼英雄。这样一个真真假假的版本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家喻户晓的呢?

这里其实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到了北宋中叶已流传于天下;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他们对当年那些保家卫国的将领更加敬仰和怀念。于是便有了许多大胆的想象和艺术加工,杨家将的故事不断被注入新的情节;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又被写进了元杂剧。

明清时代,杨家将的故事又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等演义小说,并且以评书、戏曲的形式广泛流传。据统计,明清两代以杨家将为题材的戏曲有三百六十出之多。就这样,杨家将的故事历久弥新,越传越广。直到今天,《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依然被奉为经典,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广受欢迎。

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_杨家将历史_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尽管历史与传说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杨家将的精神早已深扎人们的心中。它就像历史长河中一个醒目的符号,代表着忠勇,代表着热血,代表着人们心中对英雄的崇敬和向往。因为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一样崇敬英雄,渴望正义。

《宋史》辟有专章,为杨业立传。据记载,杨业出身将门,从小洒脱有侠气,擅长骑马射箭,热衷打猎,所得猎物往往比别人多好几倍。杨业曾经对他的随从说:“我将来当将军带兵,也要像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成年以后,杨业投奔到北汉开国皇帝刘崇麾下,担任禁军武官——保卫指挥使。杨业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三十岁左右便升迁至建雄军节度使,人送外号“无敌”。

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_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历史

宋太宗赵光义也早闻杨业大名,曾重金悬赏寻求他。终于,他等到了这一天。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当时北汉军力不能敌,皇帝刘继元已经投降,杨业仍然据城苦战。宋太宗于是派刘继元去招抚。最后,杨业北面再拜,大声痛哭,然后释甲来见。宋太宗大喜,重重赏赐,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军队回朝以后,任命杨业为郑州刺史。因为杨业有着丰富的边防经验,所以不久宋太宗又改任他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归降北宋的第二年,契丹发兵十万侵犯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从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契丹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大批兵甲战马。自此,杨业在契丹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只要见到杨业旗号,就吓得立即逃遁。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历史_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

(二)

然而,这样一位所向披靡的“无敌”战将,最后却牺牲在了一次明知是错的军事行动中。而之所以冒失行动,是因为遭受了舆论压力。

此事发生在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契丹,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前期,西路军一口气拿下了燕云四州,可以说战绩斐然,但是随着其他线路的溃败,宋太宗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下令让西路军带着四州百姓撤离。

可就在他们撤离之际,十余万契丹大军发起反击。杨业与契丹交锋多年,深知边境地势,认为此时敌人士气高涨,不可冒险交战。

监军王侁却反驳他的建议说:“你带领着好几万精兵强将,怎么如此畏惧怯懦?依我看,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其他将领也有附和的。

杨业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出兵必败。这时,王侁又补了一句话:“将军不是一直号称‘无敌’吗,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莫不是有别的私心?”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历史_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

这句话对杨业的杀伤力是极大的。因为曾经是一员降将,所以他最在意的就是别人对自己忠诚度的揣度。于是杨业听完,当即表示,自己要做先锋,直接与契丹人对阵。

杨业心里也清楚,此去注定凶多吉少。辞别主将潘美时,他哽咽着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但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他与潘美约定,将大军埋伏在陈家谷口。如果自己失利败退,请大军在此营救。

(三)

杨业苦撑着与契丹军从中午打到傍晚,最后撑不住了,退到陈家谷口。结果却发现,后援军根本没有按照部署坚守在此,早已撤走。

当时他的部下只剩一百多人,杨业对众人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赶快跑回去,跟陛下汇报吧。”众人听闻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去。淄州刺史王贵一口气杀了几十个敌人,直到弓箭用光,最终战死。其余的将士也都奋战到最后一刻,无一生还,其中就包括杨业的儿子杨延玉。而杨业自己在亲手杀死数百敌人后,被契丹抓作俘虏,最终绝食三天而亡。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历史_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

一代叱咤风云的杨门虎将就这样陨落。宋太宗听说以后,悲痛不已,下诏说:

“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

随后,宋太宗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大将军潘美降职三级,监军王侁免官、流放到金州,刘文裕免官、流放到登州。

(四)

恶人自是得到了惩罚,但杨业以及他所率领的部队,却成了这场北伐战争中北宋最大的损失。尽管杨业的忠勇令人感动,但是如此惨烈的牺牲,却让人感到惋惜。

何必呢?明知不可能赢,为何要一根筋儿地白白送死?

因为,害怕舆论。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也不想背上不忠的恶名。于是就被嫉贤妒能的同事所利用。

杨家将杨家七子历史_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_杨家将历史

在心理学上,杨业其实是受到了“语言暴力”的逼迫。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而这种侵犯和损害常常让人做出冲动的举动。

语言暴力杨家将历史,其实离每个人都不遥远。从职场到家庭,从现实到网络,每个人都可能被或有心或无意的语言所刺激和伤害。

当伤害发生时,你可以选择屏蔽,也可以选择反抗,但是希望你保持足够的冷静。毕竟,嘴巴是别人的,但人生还是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