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蓝字“府谷文化”关注我哟!

衣着打扮得体_穿衣打扮下一句_衣着打扮

(马子亮书)

府谷人的衣着打扮

韩宽厚/文

府谷人怎样穿扮?清代以前,我们只能从庙宇的壁画上去推测个大概。清代是服装打扮特别专制的时期,服饰等级森严。不过,当时的府谷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加上交通闭塞,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状况下,由于气候严寒又紧靠内蒙,和蒙地商业往来频繁,受蒙族衣着影响比较大,冬季喜着裘皮。府谷“民俗纯朴、用度节俭,千金之家鲜纨绮,百金之家无绢帛”,(《风土记》)普通老百姓衣着的主调是灰暗的。

穿衣打扮下一句_衣着打扮_衣着打扮得体

民国初期,府谷人的服装用料基本上是由老布(即手工织的土布,幅宽一尺二寸,每匹长约二丈左右)统治着的。颜色以蓝、黑、白、灰为主。只有极少数富商才舍得穿用价格昂贵的洋布(市布)。当时最显身份的男人打扮是红顶青缎瓜壳子、天青长绸袍外套本色寿字黑缎马褂,冲服呢人字口千层底布鞋,内着黑绸长裤,裤口扎黑缎裤腿带子。但这种打扮即使富商也只是逢年过节、赶会做客以及特殊聚会时穿用一下便珍藏起来。农村的土财主,平时打扮与下地受苦的长工短工没什么两样,只是不十分破旧罢了。笔者故乡哈镇陈家圪堵有一个远近几十里数得上的大财主陈板四,从初春到深秋大半年不穿鞋,只有上哈拉寨办事时才在腋下挟一双鞋,十五里路全打赤脚。临到街上过了最后一道河将鞋穿在脚上,办完事离开街道后再赶紧脱下来挟在胳肢窝下。不是用不起,是舍不得。至于普通农民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搞阶级教育,哈镇展出过一件一家数代扛长工自己也扛了半辈子长工的阎春旺的棉袄,你就是费尽心机也无法辨认哪是原来做衣服的布,哪是打上去的补丁。“笑脏笑烂不笑补”,衣服哪怕补丁摞补丁,只要冬不露棉花,夏不露肉皮就没有人觉得不得体。因为“脏”和“烂”是因为懒衣着打扮,而“补”正体现了勤劳和节约的传统美德。

衣着打扮_穿衣打扮下一句_衣着打扮得体

过去,府谷男孩子额头上囟门处留一小片头发叫“马鬃鬃”,脑后下陷的风府(俗称搅家圪钵子)处留拇指大一小片头发,叫“拽命毛”,也叫“救命毛”。贵气的留绕头一周的“锅圈子头”。为了避邪有的还在脖子上套一个用红布缝成的里面装着完整的蛇蜕或白狗毛的项圈,府谷人叫“脖窍窍”,有条件的戴银制的长命锁。一直到十二岁开锁时才能剃去前后的头发,解掉脖子上的这些圈套。小孩的这种发式一直延续到文革。至于带“脖窍窍”的,现在偶尔还可见到。辛亥革命后,成年男人大多剃光头,有少数人剃光前半,后半留齐耳短发称“二毛子”头,所谓二毛子,就是假洋鬼子,俄国人称为老毛子。男人外出时常常在头上罩一块白羊肚毛巾,脑后打结,这种装束一直到本世纪仍偶尔可见。冬天天冷,条件较好的外出戴皮帽,一般戴叫“绒壳子”的帽子,多为棕色,这是一种用羊毛制的半球形毡帽。里面一层从中分为两半,可以翻出来护耳。常走草地的人冬天往往戴“威帽”,这种帽子不但护头护耳,还可以护住脖子不受寒风侵袭。当然最排场又保暖的当属狐皮帽了,不过那是极少数富商才可以拥有的奢侈品,不是寻常人用得起的。

衣着打扮_衣着打扮得体_穿衣打扮下一句

棉衣以黑色为主调,单衣以蓝色为主调。男子上衣多穿对襟袄,叫“对门门袄”,前襟缀五至七粒用布条缝成绦状的带子再结成“桃圪垯”的扣子。左右腋下襟底开三寸左右深的叉,叉口处用特殊针法打“线结子”以防扯开。低圆头领,领上一般无扣,也有的棉衣缀一道扣子。较细的做工还要沿领圈上一道窄窄的“领条子”,再把领子缝在领条子上。棉衣、夹衣、单衣一个式样。单衣称为“布衫子”,即使是绸料也叫“绸布衫子”。做工比较讲究的,要沿着衣服的边缘包括领围、襟口和底边从里面加缝一圈一寸半左右宽的“贴边”。手巧的主妇缝出的这道边,从外面看线行如同墨线打过一般笔直,针迹似现非现,针距均匀。扣门子缀得立鼻立道,鼻棰(与桃圪垯相对的一侧)挺拔,鼻梁端正。在公共场合穿上这样一件衣服,显得精神、洒脱,展现出“男人穿个好衣,家中有个好妻”的魅力。所以,女人们给男人做衣服是一点也不马虎的。夏天天热,男人们常穿一种无领无袖前开口的白布“褟汗子”,也叫“褟水子”。这种衣服也可以充内衣,春秋套在里面贴身穿。裤子都是可以前后调换着穿、无开叉、上着五六寸宽的白布裤腰、穿时在前面打一个大褶的大裆裤。细布或粗棉线编结的裤带或红色筒状裤带。五十年代以前,成年人大多扎裤腿带。尤其在冬天,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扎裤腿的。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初,人们逐渐放开裤腿,老年人是在大裆裤彻底退出服装领域才最后放开裤腿的。笔者是在1968年结婚时缝了第一条前开口的棉裤才最后与大裆裤告别,偏远的山村可能还要晚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府谷人无论男女老少绝少有穿内裤者。穿内裤大约到改革开放后才完全普及。

穿衣打扮下一句_衣着打扮得体_衣着打扮

改革开放前,府谷人很少有穿针织线袜的所谓洋袜,多数人穿白布缝的布袜,两片布缝合正中一条缝,配上用线纳实了的薄袼褙袜底。冬天,也有人自己用羊毛捻毛线挑毛袜穿,但只限于自己有羊和买得起羊毛的人。贫苦农民一年打赤脚,有的甚至冬天也穿不上鞋,更难享受袜子的温暖了。脚下的鞋也都是家做的布鞋,多数是可以左右调着穿的双合正底圆口实纳鞋。少数富人穿千层圪绺底(即现在常见的随脚型鞋)粘帮鞋,做尖口,看起来俏丽,但不够结实耐用,农家有的除作为“出门鞋”放一双备用外,平时是不穿这种鞋的。还有一种“牛鼻子鞋”,鞋帮由三块组成,鞋脸上有两道梁,实纳、粘帮的都有,穿用的人也不少,但不及圆口鞋普遍。

府谷冬季奇冷,外出时棉衣往往难御严寒,多数农家都要做宽大的皮袄充外套,长大襟、对门子的都有。它是由专门缝制裘皮的毛匠缝制的,有长有短,山羊皮、绵羊皮都可衣着打扮,大多数是不上布面的白茬子皮袄。绵羊皮保暖性能优于山羊皮,称为“绵羊皮圪洞子”。一件皮袄如果保护得好可以穿好多年。也有用羊皮做皮裤者,皮袄皮裤,外出就暖和多了。冬天赶车,脚下再穿一双用羊毛擀制的厚毡靴叫“毛嘎登”,御寒效果极佳。

朱腰子是府谷过去男女老少都用的内衣。因为一般用红布或红花布做面料,故称“朱腰子”。它由缠腰和背搭两部分缝合而成。缠腰围腰一周,背搭从肩上搭过护着前后心,侧开口、无袖,有夹有棉,穿在身上暖胸暖背暖肚。幼儿的朱腰子常将口开在两肩上。幼儿和少女还穿一种内衣叫兜肚,府谷人叫“肚肚”(音堵都),是一块正方形红布剪去一角配个里子,有的还绣了花。缺了角的两端缀带套在脖子上,相对两角缀带在背后打结,有前身没后身用来暖肚。朱腰子大约在八十年代初撤出内衣领域,兜肚的退出还要早些。现在,只有在舞台上还能看到艺术化了的红兜肚。

以中山服为基础式样的被群众称为“制服”的上衣逐渐进入民间,但因票证供应和贫困,没有普及开,服饰的主导色彩依然是黑、蓝、灰。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无论面料、色彩还是式样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经济的开放和票证的取消使得服装有了质的变化。以尼龙领头的各种化纤织物滚滚而来,大有完全取代棉布之势,人们的外衣几乎都成了化纤的天地,内衣也变成腈纶的天下。毛料、皮夹克、呢大衣、皮鞋再不是富有和身份的标志,沦为老百姓的常服。西装逼退中山服继而又被各种休闲服取代,服饰无论色彩还是式样都令人目不暇接。

穿衣打扮下一句_衣着打扮_衣着打扮得体

民国时期,府谷的女装是非常保守的。除少女和青年妇女的衣着带有一定的艳丽色彩外,妇女服饰和男人服饰无多大差别,如果挡住头和脚,你就几乎无法辨认男是女。总的原则是尽量掩盖女性的性别特征。裤子和男人是一样的大裆裤,上衣为“长大襟袄”(男人的棉衣为了暖和也有缝长大襟的)实际上就是传统长袍短了一些而已。有的人将压在大襟下的右襟剪去一半,叫“偷底襟”,这是为了匀出一双鞋面而已。美丽的色彩仅属于少女和青年女子的专利,“三十不穿红,四十不穿绿”,女人出了四十岁一直到老死,衣服只能和七老八十的老太太一样,以黑、蓝、灰为常年色调。实在不甘寂寞者,在上衣的边缘缝一道窄窄的异色布条,就算是十分抢眼的了。

头部是女性最能公开展示的部位。小女孩在头顶扎一个或两个“朝天辫”,再大点的两“拐孤”辫两条小辫。未婚少女大多梳一条挂在脑后的、将满头长发全辫在一起的“大拉辫”,根部用红绿头绳(府谷叫扎根子)扎一段三四寸长的短柱,辫子的前梢也扎一小段红绿头绳。拢不进去的短发向前梳下来掩盖着前额成为“刘海”,府谷人叫“马鬃鬃”。因为所有的长短发全留着,所以叫“留头女子”或“黄毛女子”,也叫“青头大闺女”。“大拉辫往后拢,前面留马鬃”是民国时期标准的闺女时装头饰。也有的少女将长发剪去一大截分成两半,两耳后各扎一个有红绿头绳柱柱的刷刷,“长辫辫梳成短刷刷”就已经是极大的突破了。至于婚后,则一律梳盘头。新娘子开脸扯去头发边的“黄毛”和满脸的细体毛后,便解开髽髻,将全部头发拢在脑后,绕成一个半球,用丝网罩上,别上银的或铜的簪子固定。两耳戴耳环,多为银制,戴金耳环者极罕见,挂红玛瑙耳坠的倒还不少。笔者儿时,有许多小孩玩这玩意儿,六十年代收古董,五分钱一个,收去很多。青年妇女外出,常常在头上罩一块白毛巾,也有罩印花毛巾的。老年妇女出门则常戴黑色大绒帽子或罩黑色的丝帕子。婚后女性多戴手镯,府谷人叫“袖圈”,银的居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妇女的发型可谓百花齐放,有的像少女一样梳成长短辫子,有的剪成齐耳短发,也叫“二毛子”,有的稍长一些直达肩头,也有的将剪短的头发用大小两个卡子夹在脑后,成为刷梢向上的一把刷子,叫“卡卡头”,还有的在两耳后各梳一条辫子,然后交叉、折叠、俯卧在脑后,叫“鱼鱼头”。女人们各自在头上标新立异展示着自己。受女干部的影响,妇女的裙子越来越短。色彩也丰富起来,但九十年代初,笔者还发现有的学校规定女学生的裙子长短不得高于膝盖下三寸。

改革开放不仅使生产力大解放,经济大发展,女性的服装观念解放得更彻底。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府谷从闭塞变为四通八达,大城市的服装潮流导向可以迅速传来。现在的府谷,从县城到乡下,女性的服饰千人千样。如果说过去是以遮掩女性特点为着装原则的话,那么现在即是以尽量展示女性的性别美为女性着装的基本导向。尤其在夏天,长裤、短裤、超短裤,长裙、短裙、超短裙,丝袜凉鞋者、跣足凉鞋者、低胸露背者,黑发、红发、黄发、直如瀑布倾泻、蜷似羝羊舔羔……至于首饰,银首饰除手镯外已因价格低廉而无人青睐,黄金、钯金、铂金,珍珠、宝石、钻石,耳环、耳坠、项链,戒指、手镯、手链,应有尽有。

青年女性追赶潮流,中老年也不甘示弱。六十岁以下的中年妇女的衣着打扮和少女已无区别,不看脸上皱纹,你绝对无法分辨眼前的是未婚少女还是已抱了孙子的奶奶。六十岁以上的老年妇女稍微保守一些,但早年间的服装禁锢早被打破。花红柳绿再也不是青春的专利,七十老妪着红装也绝不会有人投以异样的目光。

穿衣打扮下一句_衣着打扮得体_衣着打扮

作者简介

衣着打扮得体_衣着打扮_穿衣打扮下一句

韩宽厚,1946年生于府谷哈镇。1965年参加教学工作,中学高级教师,2008年退休。写过一些豆腐块文字。

◆◆◆ ◆◆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邮件至:

673025193@qq.com

微信投稿:

13227921162

爱府谷,爱文化,爱生活,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