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经过研究,认为中国人早在公元前6200年就已经培育养殖鲤鱼了。

蜗牛养殖骗局揭秘_蜗牛养殖前景和销路_蜗牛养殖

中国广西的梯田

在20世纪60年代,山西省的一处东汉古墓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稻田模型,里面放着一只陶制小鱼。这个陶制的微缩模型制作于公元25至220年,反映了中国古代稻鱼共生的养殖模式。这是一种生态养殖系统,农民将鱼养殖在水稻田当中,在水稻和鱼共同生长的过程中,水稻不需要除虫或者喷洒农药,鱼会把稻田中的草籽和害虫吃掉蜗牛养殖,同时鱼的排泄物还能为稻田提供肥料。

公元前11世纪所流传下来的《诗经》中对这种稻鱼共生的模式有过描述,上面记载中国农民在稻田养殖鲤鱼始于公元前1142到1135年之间。但这种说法无法考证,因为鱼的骨骼太小,无法像其他大型牲畜的骨骼那样成为化石而保存下来。目前,日本琵琶湖博物馆的研究员中岛恒雄在国际生态与进化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态与进化)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稻鱼共生的养殖模式实际上比原来所认为的时间还要早,大概在公元前6200年就开始了。

研究者认为这种生态养殖系统始于很早之前,因为水稻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在中国种植了,这比开始有稻鱼共生的相关记载早了1000年。一些学者认为稻鱼共生系统的应用应该是和水稻种植的时间一样的。在稻鱼共生的模式中,鲤鱼在人为的控制和干预下可以生长的很好。

蜗牛养殖骗局揭秘_蜗牛养殖前景和销路_蜗牛养殖

稻鱼共生模式下的鲤鱼图

位于河南省的贾湖遗址能够为稻鱼共生系统起源的时间提供一些证据,贾湖文化存在于公元前7000年至5700年的黄河腹地。按照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标准,贾湖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现。这里出土了很多制作精致的器具,例如用丹顶鹤翅骨制作的骨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可演奏的乐器。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新石器时代有养殖鲤鱼的话,那很可能在贾湖遗址中。

为了找到贾湖遗址中养殖鲤鱼的痕迹,研究者们用筛网将遗址中一处曾经的垃圾堆进行筛土,他们按照常理推测,吃剩的鱼骨头可能会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被扔进垃圾堆里。他们将遗址中发现的留存物和中国、日本同时代遗迹中的留存物做对比,同时还和日本松川村里养殖的现代鲤鱼做对比。

陆地上的大多数牲畜与它们的野生同类在生理结构上是有区别的,例如家养的羊就比野生羊体型更小,寿命也更长。这种骨骼的区别使得考古学家能够比较容易地确定何时人类开始饲养某一特定的牲畜品种。但是鱼的骨骼比羊骨骼要小得多,也脆弱得多,使得它们难以保存下来。如果鱼的骨骼真的发生过变化,那么也鲜为人知。因此,研究人员转而去寻找鲤鱼身上较为坚硬也较容易保存的部位——牙齿(没错,鲤鱼是有牙齿的,但长在咽喉部位,称为咽喉齿)。

蜗牛养殖前景和销路_蜗牛养殖_蜗牛养殖骗局揭秘

研究人员正在准备测量从稻田中取回的鲤鱼样本

在贾湖遗址中,研究人员惊喜的发现了大量鲤鱼牙齿。但是和鲤鱼相比较,鲫鱼常年生活在浅水和河岸边,更容易被捕获,发现的鱼的牙齿有可能是鲫鱼的。然后经过恢复后,发现的588枚牙齿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鲤鱼的。

研究人员认为,从鱼牙齿的尺寸能够很容易推断鱼整体的大小。当研究人员用找到的鱼牙齿计算鱼整体骨骼尺寸时,他们发现这些鱼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经过人工养殖的。在中国和日本之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研究中,被捕获的鲤鱼体型都呈钟形曲线,最长的将近30厘米,这是能够捕获并食用的成年鲤鱼长度。在贾湖遗址的最古老地层中发现的鲤鱼长度和这个类似。

但是在公元前6200年的地层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钟形曲线的鱼骨,一种是成年鲤鱼,另外一种是体型较小的未成年鲤鱼。研究人员认为同时大量出现这两种形态的鱼骨表示这些鱼不是在野外捕获的,而是在池塘中人工养殖的,远古人在池塘捕捞鱼的时候会将成年鲤鱼和未成年鲤鱼一起捞上来。这两种不同形态的鱼骨出现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这个年代就被认为是养殖鲤鱼的开始。

蜗牛养殖骗局揭秘_蜗牛养殖前景和销路_蜗牛养殖

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梯田

研究者的发现回答了一个人类早期水产养殖中的更大的核心问题,那就是鲤鱼养殖是由亚洲传入欧洲的还是欧洲传入亚洲的?或者都不是?在罗马帝国时代,人们是吃鲤鱼的,但是一直到12世纪之前这种鲤鱼都不是在池塘养殖的,而是在野外捕捞的。新石器时代贾湖遗址的发现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鲤鱼在人类发展史中曾经被驯化过两次,一次是在亚洲,一次是在欧洲。

尽管研究人员在贾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鲤鱼牙齿蜗牛养殖,却没有发现稻田的遗迹。他们想继续发掘出能揭示出最早开发稻鱼共生系统的稻田遗迹,从而能够证明他们的猜测——稻鱼共生系统开发的时间实际上比以前认为的要早的多。如今,稻鱼共生系统在中国遍地都是,比如在云南省的哀牢山,山坡上密布着水稻田,就像倾斜而下的瀑布,又像镶嵌在山坡上的宝石,让人看了蔚为壮观。水稻田里养着各种鱼类,有鲫鱼和银鱼,当然也有鲤鱼。